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六百四十四章,稀世《道德经》 - 第1页
bbwx2.com
    鼻翼微微耸动,吸着那沁人心脾的书香,林逸习惯性地揩了揩鼻子,然后顺着那一缕书香,沿着书架找去。很快,林逸就在书架下方的一个破旧的纸箱里面发现了一卷古旧的锦帛。

    那锦帛年代久远,散发着浓郁的古朴气息,使得林逸忍不住大呼几口气,差点被这卷东西散发的灵气给呛住。

    实际上,这锦帛是堆在这纸箱子中的旧书中,看模样都是一些残破不全的东西。应该是伊藤先生故意收起来,打算处理掉的。

    林逸轻轻地将那卷锦帛拿起来,破,实在是太破了。

    看样子大有快要粉碎的样子,如果是纸质书籍,估计早就粉碎成渣了,幸好这是锦帛书写而成。看上面字迹,非常俊逸飘逸的毛笔字,看内容,道可道,非常道,名可名,非常名……竟然是大名鼎鼎的《道德经》!

    中华文化中,与儒家思想并行互补的是道家。道家的始祖是老子,其圣经叫《老子》,也叫《道德经》。据说老子姓李名耳,老子是尊称,老先生的意思;亦说他姓老名聃,尊称为子。还说他当过周朝的国家图书馆长,很有学问;孔子都曾特地登门求教过。现在我们能读到的《老子》,全篇总共只有五千来字,但其影响之大,超乎寻常想象。有人统计说,世上被译成多种不同文字的作品中,基督教《圣经》的语种最多,排第一;排在第二位的,便是《道德经》。此说的准确性如何,不得而知;另有一件十分准确的统计是:在古代中国,曾有三位皇帝署名出版过《御注道德经》,他们是:唐玄宗李隆基、明太祖朱元璋、清世祖顺治。这一架势,也算够可以的了。

    可是,严格说来,关于老子其人其书,现在的知识,实在并不十分可靠。而且不仅现在,当年司马迁写《史记》给老子立传的时候,就已经不那么可靠了。在短短五百字的老子传里,司马迁搬出来过三个名字,难以断定谁是正身:一个叫老子,与孔子有往还,“著书上下篇,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”;一个叫老莱子,“著书十五篇,言道家之用,与孔子同时云”;还有一位叫太史儋,曾于孔子死后129年见秦献公,“或曰儋即老子,或曰非也,世莫知其然否”,“盖老子百六十馀岁,或言二百馀岁,以其修道而养寿也”。

bbwx2.com
关闭+畅/读=模式,看完整内容。本章未完,请点击【下一页】继续阅读。
上一章 - 下一页